飞红苏绣
苏绣,苏州刺绣,镇湖刺绣
hand embroidery
飞红苏绣,embroidery,苏州刺绣,镇湖刺绣
苏绣文章
刺绣起源
苏州镇湖飞红绣坊    2009-09-20 16:09:17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 刺绣,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。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。
    刺绣,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。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。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。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,“称彰身”;再进一步刺在身上,称“文身”;后来就画在衣服上,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。《尚书》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,上衣六种花纹,即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:下裳六花纹,为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黼黻,共十二种花纹,称十章。这里至少有两种刺绣的(指黼黻)。周代《礼记·祭义篇》中说“古代天子诸侯都有公室养蚕。蚕熟,献茧缫丝,把它们染成红、绿、玄、黄等色,以为“黼黻文章”(即用不同色彩的丝线,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)。据《辞海》,“黼(音辅)”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黑半白的花纹;“黻(音符)”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。至于“文章”两个字,在古汉语中,用青、红两色线绣称之“文”,用红、白两色线绣称之为“章”。实际上,“文章”二字古意为锦绣,后来转义喻文。“文”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指画,同“纹”。《礼记·月令篇》说“文绣有恒”,据注释“文,是指画,古代古代祭祀的礼服上衣是画的,下裳是绣的”。总之一句话,刺绣发源很早,古已有之。
    商代已有專門的紡織業和縫紉工業。絲織品受王室重視,商王室設專管蠶事的文官「女蠶」。 刺绣最起初的形式是锁绣,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刺绣要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“龙凤虎纹绣罗”了。这是一幅罗地上用锁绣法表现的作品,保存完好。在稍后的汉墓出土文物中,绣品更多了,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花绢绵袍、黄绣花袍、红菱纹罗绣花袍等;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一幅绢地刺绣,所用绣线极细,是前所未有的;
    汉代王充襄邑地方织锦,没有一个妇女手不巧的,眼睛看着,手里活就出来了,看来一点也未夸张。汉代的刺绣,大部分是锁绣(即辫绣),也有少数物品是平绣。 
    据《拾贵记》,三国时,吴主孙权常把魏、蜀未能平定,在军旅作战之际,总希望得到一个善于作画的人,可以把山川地势、行兵布阵的图象画下来,丞相赵达有一个极善绘画,巧思无双,能在纤纤玉指间以彩丝织出云霞、龙蛇花纹的锦缎的妹妹。赵达就将他的妹妹引进给孙权,称为赵夫人。孙权让她画九州、江湖、平地与山岳的形势,赵夫人说:“丹青之色,甚易歇灭,不可久,妾能刺绣,作列国方帛之上,可以五皇、河海、城邑,行阵之形。”地图绣成后,进献给孙权,吴主看了大喜。当时人称之谓针(绣)绝(活)。所以历史上就传流下来,刺绣之成画图,是三国时赵夫人所创。可惜这幅刺绣未能保存下来,仅能供后人推测而已。
    在敦煌125-126窟发现了北魏的刺绣佛像残片,是一佛二菩萨说图,下有太和十一年(公元487年)广阳王字样。梁沈约有绣像题赞,序言上说:“造绣无量寿尊像一躯”。可见六朝时刺绣之应用已在服装、服饰之外,又开辟了绣佛、绣这个领域。
    唐时绣佛亦很盛行,《法苑珠林》载:“康显庆之际,于西京造二十余寺,爰束力 内宫式模遗形,造绣像一格,高举十有二丈,惊目骇听, 绝后光前,此为绣像之最巨者。”诗圣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中有一句“苏晋长斋绣佛前,醉后往往爱逃禅”,也反映了唐朝绣佛之普遍。唐代服装刺绣也开始盛行。据《旧唐书·后妃传》载,“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人多达700人”。宫内如此,官僚当然相互仿效。发展到后来,连皇帝也觉得太过分了,唐代宗大历六年(公元771年)下诏说:“织锦、刺绣,太耗费妇女劳动力......,以后凡织的、 绣的花纹如盘龙、对凤、麒麟、狮子、天马、辟邪级及大繝锦等一律禁止生产。至于长生高丽白锦、大小花绫锦,仍按惯例造。晓谕各级官员,按此招待,不得有误。可是,皇帝的诏书终究抵挡不住历史车轮和时代潮流的前进,刺绣非但没有被禁止住,反倒更向前发展了。
    除傳統辮繡外,發展平鏽類齊針、纏針、套針、接針、釘線鏽類、平金法、圈金、圈銀、拉金鎖、鋪絨、堆綾、貼絹等技術。套針、切針、滾針為此時期所创。 宋朝时由政府部门设置文绣院。上自天子下至百官,都穿绣衣,按照官阶等级,各式服装均有明文规定。由于政府倡导,民间风气益盛,刺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。除文绣院外,还设绣画专科,专门从事依样绣制各类绘画艺术品,分为山水、楼阁、人物、花卉、鸰毛等各科。从此刺绣又分为两道,一道为实用服饰艺术,一道为欣赏艺术。 在官府这样大力倡导下,刺绣工匠的艺术素质也不断提高,刺绣的运针、绣法都有很大的创新。屠隆《考槃余事》描写宋绣说:“宋代的闺绣,画山水、楼台、花鸟,针线细密,不露边缝。有时把丝劈开,只用一根丝的十分之一二,用的针象头发丝一样细,所以人物眉目都很清楚,丝色光彩夺目,神形俱备,设色配色比画还要好,女红手巧,十指春风,真是不可及”。
    明代书画家、鉴赏家董其昌对宋绣的成就也极度赞赏,他说:“宋代刺绣,设色精妙,无论山水、人物、花鸟,莫不生动有致,精彩处比绘画更妙,妇女刺绣,十指春风,直能胜过画家的笔墨”。文震亨《长物志》也说:“宋绣针线细密,设色精妙,光彩夺目,山水有远近的趣味,花鸟则绰约多姿、亲昵活泼,不可不藏一二幅,以备画中之一格”。在刺绣工艺高度发达的宋代,刺绣名匠相断脱颖而出,如当时的思白、墨林、启美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台湾博物馆内收藏有宋绣观音大士像,绣长生佛会图,绣老子像,绣老子骑牛图,绣秋葵蛱蝶、梅竹山禽图,绣芝仙祝寿图,绣咸池浴图,绣黄荃(五代工笔画家)花鸟画等。这些都是绣品杰作。 元朝於大都設有文繡局。從南宋偏安江南,元王朝建立後,知識份子或茍安為官或隱居莊園,於中國南方興起地主文化,純欣賞性刺繡流派以仿繡書畫為長,與民間刺繡工藝分離,與繪畫藝術結合。平繡類針法處理技巧細膩化與創新發展。彩線網繡技法已十分成熟,在繡品中自成一格。 明代於北京設有刺繡作坊。因染織技術精練,發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色絲。婦人多擅長女紅, 繡製家庭所需繡品,收藏和鑑賞精妙繡品成為上層社會風尚。民間顧繡脫離生活實用成為獨立的欣賞工藝。江蘇露香園顧家發揚宋元繡畫技法,以古今名人書畫作品為底稿,運用各式材料入繡畫,如蒲草、胎兒細髮等。其構思講究、用材精妙天成,繡工善美,吸收西方浪漫主義突顯透視的效果,風格得以聞名傳世、名噪一時。
    清代織繡工藝仍分為官營和民營兩種形式,官營集中在南京、蘇州和杭州,稱為江南三織造, 以最精良的技術生產帝王官員用品,因而產生技術水平驚人的作品。 城市中出現經營刺繡工藝品的行莊,許多畫家參與刺繡畫稿設計工作,刺繡品類萬千,日用品為刺繡主流,刺繡商品出口至日本、南洋及歐美等地。"鈍婦無不巧、恒女無不能",精緻燦爛、各家百花爭妍的風格,於全國各地形成地方特色的刺繡系統,如四大名繡: 蘇繡(江苏) 、蜀繡(四川)、粵繡(廣東)、湘繡(湖南)。  
    清朝道光元年出刊有史以來第一本刺繡專書「繡譜」,為丁佩所著。清末西學東漸,沈壽融會西方寫實表現,創「仿真繡」,針法多變且富立體感。沈壽同時也是傑出的刺繡教育家以及藝術理論家,於多處執教刺繡,並口述著撰「雪宦繡譜」。 清代早期繼承明代傳統,多用幾何圖案和大型纏枝/折枝花卉,以及傳統吉祥圖案,色彩以濃艷的重色為主,風格古樸、典雅、莊重、大方。清代中期花紋圖案趨向小巧精細,受西畫影響,使用西洋花卉圖案,用色艷麗豪華。晚期刺繡題材大量運用吉祥圖案。服裝上的圖案組織常見有團花、皮球花。開光、滿地、錦紋等刺繡圖案組織亦相當流行。乾隆時期用色喜金色,清朝晚期出現水墨繡及三藍繡等特殊風格。數十種針法成熟融會運用,劈絨彩繡為針法主流 民國初年有不少傳承清朝時期的刺繡藝術家,在各重要刺繡產地亦有刺繡研究所成立。非帝制下的新時代統治者,不再使用刺繡為裝飾的官服,民間學習及從事刺繡工藝的風氣,因崇尚西風及國家戰亂的情況下逐漸式微,刺繡工藝雖然續有發展,但不復見家家戶戶從事刺繡的盛況。 中国刺绣最突出的有江苏的苏绣、湖南的湘绣,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。
    苏绣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宋代已有相当规模,明未清初的沈寿,吸收西洋和日本美术、刺绣的长处,创造了有光线效果的仿真绣。30年代 ,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创造了乱针绣。1957年,苏州成立了刺绣研究所,加强了刺绣研究工作。苏绣自古以精细、素雅著称。构图简练,主题突出.其技巧特点概括为“平、齐、细、密、匀、顺、和、光”八个字。最细的将一根丝线掰成四十八股,一般人用肉眼无法看清。双面绣是在绣品的正反两面绣图案,两面的形象、针法相同,针脚藏而不露。1915年,苏绣作品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,在海内外名声日隆。现在苏绣的针法,可分为9大类48种,用色和谐典雅,不露生硬跳动的痕迹,行针疏密一致,毫无参差之处。苏锈的题材,多以 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动物为主,有绣片、册页、屏条、屏风等。 湘绣创始于楚国,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西汉时期即达到针脚整齐、线条洒脱、绣工纯熟的境界。清末、民国期间走向鼎盛,有“湘绣盛行,超越苏绣”、“色景墨润,浑笔墨无痕,不审视不知其为绣画也”的美誉。它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,吸收苏绣和广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。它以彩色散丝作绣线,除运用“齐针”、“接针”、“打粉针”等针法外,独创“掺针”法,掺针针脚参差自如,使不同色的线相互掺合,逐渐变化,色彩丰富饱满,色调和谐。湘绣的图案借鉴了中国画的长处,所绣多为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翎毛、走兽,生动逼真,长于绣狮、虎题材。湘绣之所绣的虎,虎毛刚劲而坚硬,力贯毫端,充分表现了虎的雄健和百兽之王的威武。在1912年和1933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,湘绣绣品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,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品。 粤绣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(805年)广东南海卢媚娘的事迹。艺人以孔雀羽毛扭为绒缕,绣制服饰,金翠夺目,用马尾缠绒,作为勒线,绣制轮廓,增强了表现力。解放以后,粤绣得到进一步发展,不断出新。粤绣构图饱满,繁而不乱,装饰性强,色彩浓郁鲜艳,绣制平整光滑,金银垫绣富于立体感,富丽堂皇。粤绣题材广泛,以百鸟朝凤、博古类最多。其中的广绣、潮绣两大流派风格不尽相同。 蜀绣集中于四川成都。蜀绣在晋代被称蜀中之宝。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,用晕针、切针、拉针、沙针、汕针等100种针法,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,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。蜀绣题材多为花鸟、走兽、山水、虫鱼、人物,品种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,还有被面、枕套、靠垫、桌布、头巾、手帕等。 中国刺绣除上述四大刺绣外,还有浙江温州的瓯绣,河南开封的汴绣、湖北武汉的汉绣等。
浏览 (90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管理员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 
 
文章搜索
论坛最新主题
苏绣
手工刺绣

公司地址:苏州相城区嘉元路468号嘉元商务广场B栋612室       飞红苏绣店址:苏州镇湖绣品街113号
电话:0512-65763347           0512-66912057         E-Mail:suxiu2008@gmail.com
Copyright  2008-2011 苏州飞红工艺品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   网站地图
苏ICP备09001756号

在线QQ:手工刺绣 498153384    手工刺绣  706573862    MSN:xjmdxx@hotmail.com